《谁》以含蓄而深刻的笔触勾勒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自我迷失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谁"并非单纯指向某个具体对象,而是成为叩问存在意义的哲学符号,映照着数字时代人际关系的疏离与荒诞。密集的排比句式形成精神迷宫般的语感,每个"谁在…"的追问都像打在空荡走廊的回声,暴露出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身份焦虑与情感空洞。创作者将城市生活的机械性转化为文字节奏的重复性,用看似简单的词汇排列出复杂的心理图景——那些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,地铁车厢的玻璃倒影中,无数个体正在经历着相似的灵魂出窍。歌词中"谁在笑谁在哭"的并置暗示着情感表达的表演性,社交媒体时代的情感愈发成为被观看的景观。副歌部分突然抽离的空白处理构成听觉上的失重感,恰如其分地呈现了存在主义式的眩晕:当所有社会角色面具被摘下时,那个最本真的自我反而成为最陌生的他者。这种创作手法超越了普通情歌的范畴,用近乎后现代的拼贴方式,将个体的渺小感置于宇宙尺度的参照系中,最终在"谁记得谁是谁"的终极追问里,完成对生命短暂性与记忆脆弱性的双重凝视。